忽然间对科研失去了热情,怎么办?
撰文/ 小歪排版/ 小毛驴审核/ 费伊
大家都知道,兴趣是我们科研路上的强大驱动力,任何人一旦丧失了兴趣,丢掉了当初刚考上研、读上博的那种新鲜感,即将面对的就会是一段遥遥无期的“荆棘之路”。
然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内心感受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发生变化,当突然有一天产生了疲倦,该怎么办呢?
来源:百度,知乎
别急,小科有招!!
为什么科研的兴趣会锐减
凡事究其因,先弄清楚“科研的百态”以及那些让我们丧失兴趣的“罪魁祸首”,才能对症下药。
01 科研日常的百态
写课题
无论你是理工科还是文科,只要踏进了科研的大门,“写课题”往往就成为区分你跟“社会打工人”的惯用语。
来源:豆瓣
来源:自制
尤其每年到了春季开学的时候,“国自科、国社科、以及教育部的各种课题”纷纷迎来网上提交的截止日期,想必很多人都深有感触。
通常一个课题,从初期构思到最后成形,期间至少要花费4-5个月的时间,几乎就是一个学期。要是遇到了一位“勤奋”的导师,那么写课题或许会伴随你的整个在校科研生涯。
接项目
理工科的同学体验最深,出设计方案、画图、改图,通宵达旦那是家常便饭。
当然文科的同学也不是都能幸免,比如小科身边一位法律系的同学,经常接到老师接私活派发下来的“案子”,要去查找对应的法律法规条目、分析案情、写报告、给方案,甚至还要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当事人了解情况。
来源:知乎
做实验
实验的辛酸,不仅当事人感慨,旁人也看在眼里、疼在心里。研究生们对做实验的投入那就是个无底洞,无法预测结果,大多时候只能去“等待”,把实验室当“永久性”宿舍和食堂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
来源:知乎
帮导师编“书”
老板项目做累了,便又开始忙活“编书”了。这活计可一点不比做项目和写课题轻松,搜索浩瀚的文献、咬文嚼字、绘制图表、排版校对,可以说是前两者工作量的综合。
谁要是遇上了,只能为他祈福保重身体。
来源:微博
调研
社会调研,是社会学、建筑学、地理学、民族学等众多学科的常用研究方法,因此除了脑子要动起来,步子也要迈起来。“随时出个差,一去十天半个月”那也是家常便饭。
只是“去”还不够,“前期的问卷材料、仪器设备,路线规划,餐旅安排”样样要考虑周到。
来源:微博
刊物校“稿”
很多导师都有着与学科相关的学术刊物的“编辑”身份,因此他们的“崽”自然也要为其分忧,大家知道的是“写稿、投稿”不易,可是“审稿、校稿”也同样让人抓狂。
H学长
某985高校博二在读
导师每周大概会安排3篇稿子让我帮忙审核,一开始我觉得任务量很轻,可审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,5000字左右的稿件,需要精读细读,检查错别字只是个基础,还要判断其选题是否合适、论据是否充分、观点是否可信,并全文批注完再交由导师,这就少不了同时要查阅很多的文献,直观感受就是简直比自己写一篇还费力。
帮导师带学生
博士生们除了要紧抓科研,帮导师带研究生也会是常态。硕士生的开题需要你去把关,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直接向你请教,同时,你还要负责定期组织他们开展读书会。
遇到实在很忙的导师,研究生们平时所需要的心理疏导也是由你一手抓。
课程安排
入学的第一年,课程任务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完成。几乎少不了的课程汇报、课堂作业,以及学期末要提交的课程论文,并不是容易“应付”的。
而且万一疏忽大意被挂了科,各种奖学金就会泡汤,因此只能老老实实去完成。
来源:自制
02 影响科研兴趣的因素
研究生们要处理的事情如此之多,科研热情就难免会受到影响,总结有下,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:
跨了专业
跨专业读研或者读博,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,同时,很多人跨专业者的初心也是出于“个人兴趣”,但是不曾想过在这一腔热血的背后,是“专业素养”熏陶不够的客观事实。
尤其当导师布置下“写课题”的任务,或者是自己开始落实开题、写作等工作,会发现很多文献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做起,当旁人能轻车熟路的衔接过去的研究,发现自己竟“输在了起跑线”,科研兴趣难免会受打压。
理论积累不够
这点在博士生的身上最能体现,当到了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阶段,发现过往的积累只是科研的“冰山一角”,过去应付硕士论文那是不费工夫,可是现在连去发现或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科学问题都要抓耳挠腮,绞尽脑汁。
实践积累不够
科研一旦离开了实践,多少会受到影响,比如参与过社会工作、积累了一定社交、实践经验的人,往往在读博过程中更能应对自如。
如今国内“硕博连读、本转博”已成为选拔博士生的重要手段,这看似走了时间的“捷径”,实则让一群本就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人继续“埋头深造”,视野未曾打开过,就容易陷入科研的“死胡同”,盲目钻到问题里出不来,缺少变通,时间一长就会把原有的兴趣磨灭。
个人精力有限
研究生要比本科生面对着更加繁杂的事物,但是又必须把科研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,尤其对一些平时需要糊口养家、照顾小孩的人来说,科研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基本要靠“挤来”。
兴趣固然存在,但同样会消磨于每日身心俱疲后的凌晨伏案中。
学校/团队的科研氛围
不同的团队氛围,会深刻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情绪。
很多人可能在硕士期间身处于一个团结有助、关系融洽的团队中,自然在科研工作中顺风顺水,但是在读博后换了导师、换了同门,团队的工作习惯、人员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巨变,一旦不能很快的融入适应,便会产生烦躁、消极甚至抗拒的心理,对科研的新鲜感也不复存在。
毕业的考核压力
几乎所有人都要面对这种压力,从入学第一天起,就设定好了“开题答辩,中期考核,预答辩,论文送审”等deadline的“预约闹钟”。过于的紧张,导致今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为了完成任务,当科研被上了“枷锁”,兴趣很快就会荡然无存。
前期太顺利导致的懈怠
少数“学霸型”研究生,因为小论文比别人发的早发的多,或者是科研过程一直“没压力”,没遇到什么挑战,导致心态上的懈怠。
如何对科研保持新鲜感
既然我们面临着“兴趣危机”,就要想方设法去寻求解决,小科认为可以借助“外力”,同时发挥“内力”来保持对科研的新鲜感。
01 外力
科研兴趣的丧失,一半是由于外在条件的变化所导致,因此“借力打力”不失为一个良策。
同辈交流
博士生通常住单人寝、租房独居、或者是居家而栖,长期远离校园环境,和“同期”的博士同学也交流甚少。建议博士生们在科研之余,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,制造与同辈交流的机会,让心理的压力、暂时的郁闷通过交流得到释放。
来源:微博
前人指路
科研容易让人陷入“钻进去而出不来”的死循环,久而久之,兴趣就被磨灭了。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位前辈来为你指点迷津,很多迷惑也会随之解开。因此在我们科研的任何一个环节,都要与自己的导师、前辈们保持着沟通和交流。
通过“过来人”的指引,哪怕是一句简单提醒,能让各位避免走弯路,并及时调整之前判断有误的努力方向,对科研的新鲜感自然得以持久存续。
来源:微博
02 内力
很多时候,限于客观条件,不能及时找到旁人去帮助自己疏解情绪或者指点迷津,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。
从基础夯实,增加“底气”
对于跨了专业或者是前期基础薄弱的同学,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源头解决问题:
文科类研究生
通常需要借助大量的文献阅读来让自己入门,可是面对浩瀚的资源,应该如何去选呢?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请导师推荐,但是导师也会短时间内不能穷举推荐的著作、文章,可以直接去导师的工作室,把他书架上的书拍下来,快捷而且全面。
只是读书还不行,要给自己制定写作投稿的计划。通过期刊编辑部的意见反馈,能快速、直接的了解自己的写作漏洞,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。
✎ 社科类同学,应尽早将“纸上研究”带入“实际生活”,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调研,积累自己的实践能力;
✎ 语言类的同学,多借助学校平台参加各种竞赛,能快速锻炼专业能力;
✎ 历史学、哲学以及文学类的同学,除了要“扎进文献”,还要善于观察生活、时事,关注该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性结合的可能,通常会借助学科交叉,因此可以通过触类旁通,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(比如信息技术对文献整理的应用“NLPIR”大数据语义智能平台对研究内容采编挖搜的方法),为自己方向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。
理工科研究生
既要攻克文献阅读、又要兼顾实验、实践,那么应该如何两手抓呢?
相比文科生,理工科通常要使用“五花八门”的研究方法(比如GIS地理信息技术;队列研究Cohort Study;碱性磷酸酶实验ALP等等),即便是一些基础理论,在前沿技术不断更新的现状下也要与研究方法挂钩,因此最直接的方法是把目光聚焦在专业顶级期刊上面,从中直接获取研究方法的“使用技巧”;
跳出舒适区,拓展研究维度
太久待在一个自己能够随意“应付”的领域,容易使人失去斗志,常见于科研大佬。
有的人可能早早投了期刊,满足了毕业的论文要求;或者是出于前期的选题优势(论文选题好)、写作进度(工作开展早),已经提前完成了各项考核任务,只用坐等毕业答辩。
为了保持对科研的新鲜感,继续将学问做深,就必须要跳出现有的舒适区:
通过随时掌握前沿咨讯(国家课题立项、专业顶级期刊、周围同学团队关注的课题),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寻找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议题,作为自己新的目标;开展新一轮的文献综述工作,发现研究的切入点,对于这类学霸,一旦有了新的挑战,就会奋不顾身的迎难而上。
当研究视野再次打开,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求新的突破,只要前期的研究基础工作扎实、研究思路清晰,就能在学科领域内持续深入的探索。
学术成果分享
到了研究的中后期,大家多少都手握了一些科研成果。
通过参加学术交流、成果汇报,能迅速交到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及同行朋友,大家针对这一议题各自发表看法和理解,往往能迅速发现很多现有的不足以及新的研究方向,作为研究的实际参与者,通常也是获益最多的一方,有了新的思路,发现了新的问题,自然会获得持续开展工作的动力。
“心理+生理”调适
如果是因为科研压力大、科研难度高、事务繁重,出现应付不了的被动局面,首先就要从心态上去做调适。
科研固然辛苦,可毕竟和工作还是有差,作为在校的学生,要深知这种机会的来之不易。
不要过于看中“任务”,帮导师写课题、做项目,并不是一定要求成功,即便申请不上,也不会像真正工作那样会损失奖金绩效、影响你晋升,因此只要尽力就好,无需给自己太大负担,更不要对自己的科研丧失了兴趣;
如果承担的“杂事”太多,一定要学会拒绝,都已经搞得精疲力竭,对科研没有兴趣了,需要马上跟导师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,多数老师还是能体谅自己的学生的,退一万步讲,老师也不愿因为自己的强加导致学生出了什么问题。通过沟通赢来的时间,就可以安心去处理自己的工作;
心理调适如果不够,还要借助生理调适。
至少每周都应该抽出几个小时参加体育锻炼,或者看电影、玩游戏、吃美食,在这期间完全把科研抛之脑后。自己平时喜欢的娱乐方式,要当作必需品一样添加进每周的工作生活计划中。
“学术”兼职
当然了,如果能够很好掌握科研节奏和生活的同学,可以发挥自己的“专业优势”,去适当的做做兼职,在闲时转移一下注意力,还能“有所收获”。
这里为什么要强调“兼职”而不是“实习”呢?
因为兼职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的掌握自己的时间,在这里推荐各位小伙伴加入咱们“科研岛/考博岛”,成为撰稿人/咨询师,让“学术和娱乐”相互促进,从而调节自己的科研节奏,获得历久弥新的新鲜感,同时还能获取高额薪酬,实现经济独立!(点击下方链接报名
相比漫漫人生,在校科研的时光终究短暂,希望各位小伙伴们无论正经历着怎样的磨砺,都能始终不灭心中的那盏“明灯”——一种生来有之的“兴趣”,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“初心”。
小歪
作者
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在读
END
扫码添加学术顾问
回复【资讯群/经管/人文社科/理工农医】
可加入对应群聊一手资讯抢先知,海量资料免费领!考博文书模板 | ||
---|---|---|
研究计划 | 考博口语100题 | 推荐信 |
考博简历 | 申博一本通 | 套磁 |
考博英语 | 复试资料包 | 个人陈述 |
面试真题 | 考博资料包 | 自我介绍 |
建筑学申博手册 |
论文写作 | ||
---|---|---|
文本分析法 | 论文写作大礼包 | SCI插图规范 |
学术海报 | 毕业论文大礼包 | 学术答辩PPT |
SCI资料 | 计算机科研一本通 | 科研选题资料包 |
PPT素材 | 经管科研一本通 | 科研思路资料包 |
LaTeX资料 | 综述写作资料包 | 论文排版资料包 |
综合资料包 | ||
---|---|---|
外文期刊合集 |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| 169G科研礼包 |
雅思资料 | Kindle电子书 | 高校精美PPT |
考博日历 |
想掌握更多考博 & 申博一手资讯、干货